太空狗

2921

6 分钟

1

周围养狗的人真是不少。不过,每个区牵着狗出门的人群大抵不同。有的街区尽是老龄人士,拿着皮革制的狗链儿气喘吁吁地慢跑;有的城市则充斥着年轻人,大多是悠闲地在周六的下午带着动物伙伴出来看看大马路。有且仅有这么一次,我看到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男孩在街上被一只牧羊犬拽着跑,笑声传了一个街区。

遛狗根据狗的种类不同其实难易不同;我会这么说,完全是因为在东京读大学的时候为了赚点零花钱接了许多零工,其中包括帮助房东老太太和她的邻居遛狗,所以见过了大小不一的各种犬类。虽说是为了赚钱,可是钱给得实在是不多——一只狗不论大小一天给五百日圆。

大学二年级的初夏的某一天,天气已经暖得让人不太愿意快步走路。我手里攥了拴着那只铰断了尾巴的大德牧在高田马场的街道上慢跑,目的地是几里以外的户山公园。这是今天的最后一只。

路过第三个711的时候(我还在纠结要不要进去买瓶水),拽着的黑色长腿德牧汪汪地冲着马路对面开始吠叫。它看见的是油光水滑、黑白斑驳的一只(很可能是)杂交犬。没有拴绳。没有主人。我来了兴趣,迈步往前走,倒是想看看清楚它这到底是拉布拉多还是哈士奇的血脉更多一些。看见我,这流浪狗倒是俯下了身子,我便也蹲下身抚摸着它。德牧则是焦急地在一旁打着转,不知道是急着嗅同胞的屁股还是因为急着去公园丢飞盘。

“这孩子叫莱卡。”她说。

我抬头看见了一个女人的脸。她穿着一件很普通的白色衬衫,袖口被揉得有些皱了。二十多岁的样貌,右耳似乎缺了一小块,开口的语调让我觉得她并不和我是一代人。可是这感觉又分外的熟悉,像是个很久没见面的但是之前也并不熟络的长辈。

“这孩子是个串串。也不知道是什么种——代代木公园里捡到的流浪狗。”仿佛是知道我要问什么,女人接着喃喃道,“让喜欢的人给它取了名字,叫莱卡。”

“莱卡,真可爱…不过,最好是上个拴绳。免得跑丢了。”我点着头,左手一遍一遍地抚摸着莱卡那一直低沉的头颅,右手悄悄地把牵着的德牧向身后拽了拽。她和莱卡的影子重合在一起。

“你住附近吗?“仿佛没听到我的话,她问道。声音很轻。

”在这附近租着住上学。帮房东遛狗而已,算是打工。“

“打工…”她突然兴奋了起来,重复了一遍。嘴角一动,又收了回去,声音也低沉了,“我不住这附近,我也不打工。”

”喜欢狗?“我尝试着转换话题。

她没说话,而是俯下身子低下头,把脸埋在莱卡毛茸茸的脖子上。只剩下她手指轻轻摩挲狗耳朵的动作,慢慢地,像是怕惊动什么一样小心。我的德牧甩了甩尾巴,有点不耐烦地低吼了一声,用鼻子蹭着我的牛仔裤口袋。我觉得有些自讨没趣,便起身掸灰说了句“再见”,拉着狗绳准备离开。

“莱卡不会跑掉的。”女人冲已经过了马路的我喊道,“如果它走了,那就永远回不来了。”她的语调听着仍然像是给我忠告的某个老者。

2

“我们做的时候我希望莱卡能看着,你能接受吗?”

“我觉得没什么问题。“我摩挲着她右耳上缺失的小角儿,”不过,它如果在房间叫唤起来,那可能会有点困扰。“

”莱卡不会叫,它只会观察。”女人说。

我便把莱卡从会客室抱了进来(仍然没上拴绳),然后吻了盯着我看的女人,一直吻到我俩都把衣服脱光。莱卡的眼睛一动不动,在静谧的漆黑中泛着绿色的光芒,盯着黑暗中赤裸的我们。高潮的时候,我尝试着把女人想象成大学那时心仪的对象(她闭着眼,大概也在这么做类似的事情),可是莱卡那对绿色眼眸却出现在脑海,无论如何无法驱散。

”你有点不开心。“她说。

”你又看不见,“我没有语调地说,”这里一片漆黑。“东京夏季郊外的夜晚,房间里只有窗外马路远远传来的引擎声,细碎又遥远。我感觉到她背上的汗还没干,温热的体温从脊骨缝隙间一点一点地蒸发掉,就像一条缓慢泄气的星河。莱卡的爪子在木地板上画了一下,发出轻微的刮擦声。

”莱卡能看见。“

”养它多久了?“

”四年又两个月。“女人翻了个身,面向我。

”很有感情?“

”也许是。“

”为什么不牵绳呢?“我继续问。

”为什么要呢?“

几年下来,我也算半个“职业遛狗人”。常出远门的朋友,如果有猫一般会带在身边,不过狗(甚至有一次,狐狸)就理所应当地留给我——当然,虽然他们坚持要给,对朋友我一般不收钱。每个人,都会给我他们的狗狗最爱的绳索。我这么说。

“晚安,莱卡。”她说。

“晚安,莱卡。”我也说。

虽说今天只是第二次见面,那天我们在咖啡馆喝过两杯后,就直接就回了我的公寓。女人从来没说过她姓甚名谁,是哪里人,是不是还在读书还是做什么营生。不过正如她所说,她不住这附近,大概也不打算在哪定居或者工作,也并没有计划过和谁长久建立联系。

”喜欢一个人。“咖啡店里面的女人说,”大学的新闻社。从来没有对他说过。后面,我出国了,不再联系。”

她说了那个男生的名字,我也并没有记住。“回东京参加了他的婚礼,莱卡也去了。”她搅着咖啡杯叮叮当当。看起来,她并没有打算叙述细节,不过我也从来没有太在意去询问或者关心她所说的这一切。我更关心的是,她是个不错的训狗人。尽管违法,她遛狗从来不用牵绳。

“那现在呢?”我问她。

“既然出发了,就再也没有返程——大概就是这样的含义。这就是为什么他那时要给莱卡取这个名字吧。“女人抿了一口咖啡,抚摸着趴在大腿上的狗。”我们今晚去你那吧。“随后她这么说。

那天后我们并没有见上第三面。清晨时分我被阳光轻柔地叫醒时,只剩下莱卡趴在床边呜咽着,我觉得它可能是饿了。

3

搬家到北千住后(因为要养莱卡,不能再住在原来的地方了)添置的第一样东西便是莱卡的拴绳,不过我从来没有勇气给它戴上。因为怕被警察看见,我总是选择夜晚遛狗。日光下,街道上遛狗的老年人和青年人都显得病态而又多余。

莱卡的食量意外得大,再加上我已经远离原来的生活圈没法找到需要我遛狗的人,我的开支一下子变紧了起来。最后我找到了暂时性地解法,便是一周多次(至少两次,多的话五次也有)去居酒屋厨房帮工。因为还算是勤劳肯干,只要是我值班每天还愿意多留一会儿打扫店面,很快就和店长混熟了。这孩子出勤率高、干活卖力,我听到店长这么表扬过我。

其实,我并不是什么肯干,只是留得晚的话,每天可以拿点没有卖掉的食材回家给莱卡加餐。时间长了,店长大概也看出端倪,不过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半盒炸鸡块、一根烤串、几片生鱼、冷掉的玉米,小店人情重不会计较。

”养了很多狗吗?“店长有一次在打烊后这么问过我。

”就一只。“我边收拾着店门口的灯笼,漫不经心地回答。

”哦,原来这样。之前听你说起过挺多狗。“

”之前经常帮人养狗。你知道的,类似于宠物服务,就是每天去他们家拿着拴绳、小袋子、小铲子和狗玩具带狗出去玩半个小时。“我抗起门口的水牌向后厨走去。平时这个牌子就摆在厨房;等到下午五点开业的时候会有人把它搬出来。“那时候收入还算是可以,不过我搬家以后就没干了。”

”这么说的话…其实鄙人之女也有一只狗,不过她出国留学以后,狗就留在了家里,也没有人去遛…”店长若有所思地说着,手里也没闲着,不停地把筷子摆回橱柜。“如果能叨扰你帮忙关照就太好了。价格按你说的来。“

我迟疑了一下,最后还是谢绝。说不出为什么,养了莱卡便对遛狗这份工作失去了兴趣。并不是说我不喜欢狗,只是拿钱帮人遛狗现在显得难以想象。店长脸上露出了惋惜的神色。

那天晚上我带回家的是一小盒鲭鱼。莱卡看到食物总是显得兴奋不已(大概每一只狗都是这样吧),摇着尾巴围着我转圈,期盼着我快些把该给它的东西给它。我靠着门口蹲下,听着它吃饭的声音,忽然有种错觉,好像屋子里终于有了除我之外的第二人的气味。那不是灯光,不是热气,是一种微弱但确实存在的”活着”的气味。就在这时我做了个决定——今天终于要试试给莱卡戴个拴绳。

夜很深了,北千住的街道像泡过水的旧纸一样塌陷下来。脚下的柏油路面坑坑洼洼,偶尔一滩积水,倒映着模糊破碎的路灯。拴着绳的莱卡似乎没有意思不习惯,仍是在街道上一路小跑着,欢快不已。

“如果能叨扰你帮忙关照就太好了。“我的突然回忆起店长的那句话。

莱卡在前面走着,步子越来越快。我拉拉绳子,想要让它慢些。我的心里突然又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,“莱卡!”,像很久之前的一声呼唤。

莱卡猛然抬头,甩了甩脖颈上的项圈,下一秒便头也不回地朝着前方跑去。我拉着绳失去了平衡,身体前倾摔了个狗啃泥,掌心蹭在粗糙的地面上擦出一阵灼热。等我起身时它已经无影无踪,只留下墨蓝的夜空漂浮于远方的一道奶白的轨迹。

-- name
signature.published2025年4月20日 GMT+8
signature.updated2025年4月20日 GMT+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