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氏451
/book
5
254
小于一分钟
这篇文章是在5年前发布的。
看完第一个想到的是赫胥黎的《美丽新世界》。都是敌托邦,都是对知识的封锁,都是对人生意义的拷问。这本书,然而,侧重于对知识的思考:我们为什么要读书?书是不是真的自相矛盾?知识和思考的区别是什么?书中的symbolism很明显:海螺耳机,电视墙就是作者身处的十九世纪的电视(以及现在的手机),烧毁的火不只是完全禁止书,也是删节,知识碎片化,各种网课,“名著缩写”等亵渎的知识。本书的characrterisation略显薄弱(或者落了俗套):本书队长这个形象,BNW中State Controller,和《The Veldt》中心理学家的形象,几乎如出一辙!看到队长给他演讲那段我几乎尴尬这情节的牵强…不过正是这样的情节人物设置让整本书都好懂了。还有,对于“被洗脑者”的描写,真的是很需要笔力的。
-- 龙雨
发布于2018年1月21日 GMT+8
更新于2018年1月21日 GMT+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