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

/book

4

372

2 min read

2

豆瓣 Goodreads

断断续续看完了,我承认,最后几章节可能看得不是那么认真。我在教室里面看,在床上看,在地铁上看。为什么看这本书?也许是因为我想要疗伤。

书中有几个核心的概念:“父母自我""儿童自我”和”成人自我”,“你我,好与不好”的四个象限,以及人生剧本和自证预言。我想我已经能理解这些概念了,虽然并不完全信服。

从一开始,我也就不明白为什么蛤蟆会要抑郁。对我来说,抑郁总是要有一个触发因素的,或者是旁人的恶意,或者是孤独,或者是工作的失意,或者是爱情不幸。不然,就算人生观扭曲或者童年不幸,也不会走向抑郁的道路,而是一直歪歪斜斜地把这个也许有了故障的车开下去。这本书没有解释为什么蛤蟆走到了这一步,不过我们也许可以假定是周围人的影响。

蛤蟆恢复得很好。我不会说它”康复”了,因为从书中的描述来看,他似乎也没有”正常”过。我读的时候总是把自己代入。可以肯定,它一开始的情况糟透了。比我要糟糕。如果它能靠着苍鹭的说话康复,也许我也可以。我希望我可以。我再没有想更多的事情了。

-- Yu Long
Published on Mar 27, 2024, PDT
Updated on Mar 27, 2024, PD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