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羊冒险记
/book
5
646
3 min read
This post is more than 3 year(s) old.
本篇的日期标注为2021年是因为搬运豆瓣账号的读后感日期。
羊作为明治政府不顾一切推动现代化的象征被小说作为邪恶、有操控和寄生欲望和能力的意象。那是“美丽得令人眩晕、邪恶得令人颤栗”的超凡力量,通过诱惑人来控制外部世界。
四年前读的时候只被纷繁复杂的意象吸引,现在读来有了别的体会。我们大可不必把“羊”理解成泡沫经济中资本的侵蚀或者军国主义的洗脑,虽然这些显然就是创作的时代背景。
我们可以把“羊”理解成任何社会体制,而这些社会体制无疑都造成了人的原子化、劳动的异化以及行为的自我规训。文中的“我”在世俗意义上属于“平静”生活着工作着的人,和世间的繁华保持着自己的距离;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在这个体系下属于既得利益者,可是无时无刻他都体会着与人的疏离,连和“我”做爱的女人都能感受孤独和封闭。每个时代都有着这样的年轻人。
寻羊的冒险对“我”属于成长的历程,甚至有些coming of age的味道。“我”在此过程中逐渐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阴暗以及运行逻辑,最后和朋友精心设计将罪魁祸首“羊“以朋友的生命为代价彻底摧毁。直到这时,”我“才算是真正长大,准备与社会建立更深刻的联系。小说在此也达到情节的高潮。
我们都能从“我”的心路历程中找到一些共鸣。被“羊”(主流价值观)诱惑,开始玩以权力、名声、智慧、财富定义的游戏;循规蹈矩着挣扎几十年后逐渐失去自我,被羊所掌控;或是幻灭、或是逐渐清醒但是已经难以从泥潭中迈出。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被社会裹挟着“进步”是容易的,“我”和朋友的可贵之处在于选择逆流而上,直面黑暗,即使最后的结果是和羊同归于尽。“不自由,毋宁死。”
可是羊死了以后,这个世界难道不还是这样吗?
这本是村上春树对我而言的入门作,情节不能算新颖甚至有些俗套,语言也远没有《鸟》等纯熟,但对我而言意义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