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听风吟
/book
5
859
4 min read
隔了不知道多久又看了一遍。
其实按照常理来说,我不会在这时候翻开一本中文书。这个概率太小了。首先,在湾区,中文书并不好获取;其次,湾区的气氛怎么样也说不上是个看书的气氛。如果不是仿佛执念一般地强行买下了村上能找到的所有纸质书,再执念一般地历时一个月(我算过了,33天)把那箱书从中国运送过来,那我现在也没法读到村上。
也许还是能读得到的。几个月前不是就去半价书店买了一本吗?似乎每次走进书店都是不那么忙的下午。那一天,我似乎只是想要买石黑一雄来着。这个想法突然进入了脑海:如果能在这个小店找到一本村上的话,那我就买了吧。我便按照作者名字去搜索。M,M是村上会被归类到的地方。我看了几本零星的作者标着Murakami的书。一本《海边的卡夫卡》,一本《1Q84》(似乎是其中一本),还有一本叫做After Quake。这个书名并没有唤起任何记忆,那就大概是短篇集了。村上的短篇我觉得其实就一般,几年前看的时候也是实在找不到更多长篇才不得已做为代餐看了看。
那就看看英译本试试吧。这本短篇集的中译本名字叫做《神的孩子全跳舞》,这个名字我还是记得的。我不爱看小说的英译本,但如果是村上的话,我倒也愿意。之前在绿皮火车上看着学妹送的英译本《我的职业是小说家》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和阅读体验。
不过,那也不是小说就是了,大概算本自传。
果然我没有看完。六个小短篇,大概看了五篇,其中一篇是在地铁上看的。我看到《青蛙君救东京》就不愿意看下去了。果然,小说的话,还是不能看英文的。
说回《且听风吟》。
村上的处女作。很短。周五晚上和今天下午各看了一小时。一方面我回忆着村上的感觉和文风,另一方面我仔细地看故事。我本来准备在草地上散散步,却发现这草地并不是我印象中的杂芜自然,而是有一条略隐略显的小径。不过我也就接受了这小径的存在,沿着它规划的路线走就好了。
我非常确信我是这一次读才知道村上是在30岁的时候开始写作。不知怎么,之前看的时候似乎从来也没有把作者本人带入文章里的“我”。从来没有。我觉得他描述的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,离他很远,离我也很远。他的生活必然不是这样的,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。他先追到了女友,然后开始工作,最后才勉强大学毕业。这样的生活让我现在来评判,我能想到的是责任感。我想不到孤独、疏离感,我想不到他故事里面的主人公。
当然,村上自己就是开酒吧的。他把场景设在酒吧里面倒是恰当而自然。